Extended Viewer

Banner image

Related resources

All blog articles



气候观点:为什么1.5°C的温控目标如此重要?


5 mins read October 13, 2023 | Xiaoshu Wang




工业革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变,在过去的近两百年中,人类建造起最长的铁路网,最大的熔炉和最强大的蒸汽机,利用化石能源开启了工业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应用,人类活动向大气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温室效应造成了地球的升温。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使得2011至2020十年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1900)水平上升了约1.1°C[1] 。过去二十年来,气候灾害的增加已导致120多万人死亡,总影响人数超过40亿[2]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正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和水源体系造成冲击,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带来挑战。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可持续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气候挑战,2015年在联合国主导下全球近200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要求世界各国通力协作,在2100年前将气候变化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低于2°C,最好不超过1.5°C。为何1.5°C的温控目标如此重要呢?根据IPCC的估算, 相较于升温2°C 以上,如果我们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流失,降低极端干旱和缺水以及粮食减产的风险。同时,对于人类社会来讲,相较于升温2°C的情境,升温1.5°C的情境也会使得经常暴露在极端热浪中的人数减少约4.2亿,至少1000万人免受沿海洪水的影响[3]

我们观察到,全球越来越多的金融监管机构将气候变化列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一,开始要求金融机构更好的检测和管理气候风险对金融资产的影响。聚焦中国市场,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将对公司运营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造成哪些影响呢?

中国的沿海地区有许多经济发达,人口和产业集群高度密集的区域,面临气候灾害的冲击下容易遭受损失。运用MSCI的气候风险估值模型测算,我们估测了沿海洪水、内陆洪水、极端高温、极寒、降雨、台风、野火、大风、极端降雪,河流枯水这十种气候灾害在不同的升温情境下对依据MSCI中国指数构建的样本投资组合资产价值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有序转型的1.5°C情境和2°C情境下,MSCI中国指数样本组合将面临约5.7%和7.5%的气候灾害风险损失,而在5度的极端升温情境下,该样本组合将面临15.8%的气候灾害风险损失。沿海洪灾和极端高温将是未来对中国上市资产价值影响最大的两种极端天气。

图表一:不同升温情境下MSCI中国指数投资组合资产价值变化 (估算)
Alt text for exhibit
数据来源: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气候风险值分析工具
注:本文选择了绿色金融系统网络 (NGFS) 提出的全球升温1.5°C有序转型情景,2°C有序转型情景,和IPCC 全球升温5°C的情景( IPCC SSP5-8.5情景)进行气候情景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不同行业的中国公司面临气候灾害的潜在损失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在1.5°C,2°C和5°C的情境下,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公司受气候灾害威胁将面临的潜在损失都较大,金融、医疗和消费行业将面临的潜在损失较小。根据模型估算,在1.5°C的有序转型情境下能源行业公司的资产潜在损失将会超过20%,在升温5度的情境下能源行业公司的资产潜在损失甚至会超过60%。

这是由于能源和公用事业企业有大量的资产和基础设施分布于沿海区域,全球升温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洪水会对企业资产产生很大威胁。沿海洪水同时也是房地产、工业和原材料行业资产潜在损失的最大动因。

对比1.5°C和5°C的升温情境,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加,极端高温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的增幅将最为显著,且对各个行业均有影响。这是由于随着高温天气的增多,公司运营过程中用于冷却和降温的电力成本会增加,高温天气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生产效率。

图表二:不同升温情境下MSCI中国指数投资组合资产价值变化 (按行业划分)
Alt text for exhibit
Alt text for exhibit
Alt text for exhibit
数据来源: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气候风险值分析工具

全球升温和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很多影响是不可逆的,而解决气候变化的挑战也面临时间的紧迫性。随着全球升温,地球上的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都在发生急速的变化,融化的冰川难再重塑,灭绝的生物不可复生,日益增加的气候灾害会使得一些人类聚居的城市变得不再宜居,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挑战。而阻止这些不利影响发生的方法,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幅的减少碳排放,将全球经济从依靠化石燃料的高碳模式尽快过渡到低碳模式甚至净零模式,从而控制和减缓全球升温的进程。

根据IPCC的报告,以2020年为起点,在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的排放预算约为4000亿吨二氧化碳,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的排放预算约为11500亿吨二氧化碳[4] 。而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2020至2022三年间的全球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就超过1000亿吨二氧化碳[5],消耗了约四分之一将全球控温在1.5°C的碳排放预算,如果这一态势不能迅速改观,地球很可能在十年之内就突破1.5°C的温控临界值。

图三:全球碳排放预算与年度消耗量对比
Alt text for exhibit
数据来源:IPCC,国际能源署

聚焦上市公司的表现,距离1.5°C温控目标的达成,也有着相当的差距。根据MSCI 今年7月发布的净零追踪报告的估算,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MSCI ACWI IMI)的近万只成分股中,只有22%的公司未来的排放轨迹与1.5°C的温控目标保持一致[6],大约55%的公司未来的排放轨迹与2°C的温控目标保持一致 ,还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没有设立明确的减排目标,减排的进程和雄心远远落后于1.5°C的温控目标。

今年11月在阿联酋迪拜即将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再一次凝聚起全球的政府领导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机构,探讨如何优化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加速转型。人类在在千百年的演进中,从刀耕火种到现代都市,建立起无与伦比的人类文明,克服了重重困难与挑战,也发明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来发掘和运用自然资源。这一次我们能否不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而是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点,凝聚人类的智慧来解决气候危机呢?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气候危机的受难者,而每一个人也都能成为解决气候危机的贡献者。

感谢何思瑶分析师对本文撰写的支持和贡献


Footnotes

  1. IPCC, 2019, Global Warming of 1.5°C.
  2.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20, The human cost of disasters: an overview of the last 20 years (2000-2019).
  3. IPCC, 2019, Global Warming of 1.5°C.
  4. IPCC, 2022, Climate Change in 2021, 67% likelihood of limiting global warming to temperature limit.
  5. 国际能源署,2023年3月, Carbon Emissions in 2022.
  6. MSCI, 2023年7月,MSCI 净零追踪报告

Xiaoshu Wang
Xiaoshu Wang

Executive Director, MSCI Research